正走在河北蔚县那个著名的飞狐怪坡上,收到了空军总副院长、神经外科顾建文发来的微信,神经外科采用远外侧入路,经过桥小脑角为一位48岁女性脑干正前方斜坡区脑膜瘤患者成功进行手术肿瘤大小约3.5公分,这在斜坡肿瘤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瘤子了
斜坡在哪里?在我们的脑袋里人体很复杂,如自然界一样,江河湖海、村野城池一应俱全人体的头颅内部更如同缩小了的宇宙一样,星罗棋布着那些我们已知或未知的内容右侧桥小脑角脑膜瘤准确地说,顾副院长所说的颅内斜坡区是岩骨斜坡区,从解剖学看,这个部位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所围成的区域,这些骨头构成了颅底的中、后颅窝感觉很抽象,对吧?说白了,承载我们脑组织的颅底好比一个碗,这个碗底不是平的,是有一定坡度的,颅内斜坡堪称人体的一个“怪坡”
手术进行很顺利,4个小时后,病人安全回到病房;22个小时后,顾建文查房时看到,病人语言流畅,肢体运动正常,听力及面部神经没有任何异常改变手术宣告成功
主刀顾建文在全面分析了患者情况后,为获得最佳手术效果,为这位女性患者采用枕外纵向后方联合入路切口,从岩骨侧方进入直达手术野,实现岩斜区良好暴露,并可见“颅内怪坡”推走坐在“怪坡”上的脑膜瘤真是一道难题,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凭着他对手术区复杂解剖结构的了解,只见他和手术助手们借助精巧的手术器械和神经显微镜,小心翼翼地推开脑组织,既避免对手术区域脑组织和面、听、三叉及外展神经的过度牵拉,还避免手术野形成死角顾建文介绍,监测的优势在于:一是术中可即时发现神经损伤,便于及时纠正;二是术中可即时发现缺氧、低血压等造成的系统性变化;三是可辅助手术者辨别术中不明组织,并可实现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即时评估
斜坡区脑膜瘤是岩斜区常见肿瘤,约占后颅窝脑膜瘤发生率的50%,病程较长,发现时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完全切除是唯一可治愈方式随着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神经内镜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放射神经外科的兴起,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呈现多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元化发展趋势,手术风险及术后死残率均显著下降
据顾副院长介绍,这个区域长肿瘤是很危险的,因为位置深,毗邻脑干,周边血管神经走行丰富,生长着多条脑神经及丰富的血管那些被我们认识的神经,如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展神经受压迫时,常表现上睑下垂、听力下降、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及复视等;随着肿瘤生长,还可以导致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肢体无力、语言不清、呛咳等因为肿瘤长在了我们的“头脑司令部”里,身体还会因此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症状令人纠结的斜坡肿瘤通过显微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脑膜内皮型;成纤维细胞型;过渡型;血管型(包括血管型、血管母细胞型和血管外皮细胞型三个亚型);恶性脑膜瘤等一旦肿瘤被发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现,采取什么样的手术来切除,对医生来说绝对是考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ysx/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