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看中医还是西医怎么才不会吃错药

  虽然中西医在很多病上疗效是相近的,不过对于一些具体的领域,中西医确实有一些各自擅长的疗法。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在选择中西医的问题上,可以更加方便。

亚健康

偏头痛 看中医。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失眠 看中医。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其他亚健康状态 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没有异常的状态,如体质虚弱、心情烦躁、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症状,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常见病

感冒 中西医皆可。绝大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但有时会伴有细菌感染。在抗病毒治疗方面,中药较西药更有优势,而在细菌感染方面,西药的抗菌治疗针对性更强。如果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首先应该查查血常规、胸片等,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鼻出血 中西医皆可。首先检查明确病因,排除器质性问题(比如外伤、肿瘤、畸形、血液病等)后,可用中药调养。

眼科疾病 西医为主。西医在检查、手术矫正、眼科制剂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中医在改善症状比如眼干、眼睛肿痛等方面有辅助作用。

口腔疾病 首选西医。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消化不良 首选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整体辨证治疗,效果更为巩固。

便秘 首选中医。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颈椎病 首选中医。中医推拿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推拿不当易造成危险,一医院,不能随便去不明底细的小诊所看病。

腰椎间盘突出 中西医皆可。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面瘫恢复 首选中医。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比较可靠。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 西医为主。西医在控制血压、改善血管梗阻方面有可靠的疗效证据。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具体症状方面发挥作用,可配合治疗。

皮肤病

青春痘 中西医结合。西药在消炎、控油方面虽然起效快,副作用也同样明显,不宜久用;中医从全身调理,作用缓和但持久,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白癜风 中西医都可,各有特色。白癜风为难治性疾病,治疗需要持续。西药主要在局部用药、激光治疗方面有特色;中医依靠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养。

带状疱疹 中西医均可。带状疱疹属于病毒感染引起,西医针对病毒也没有特效药物。中西医疗效差不多,需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及后遗症。

脚气 中西医皆可。一般外用药治疗的效果都不错,但西医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对于顽固病例,中西药配合起来,治疗效果更佳。

特发性脱发、斑秃 首选中医。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 中西医皆可,视检查确定具体治疗方案。对于过敏原因比较明确的过敏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避免诱发因素。对于病因比较复杂、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湿疹、慢性荨麻疹等,在西药控制病情的同时,要有配合中药长期调养的打算。

妇科病

感染类疾病(如盆腔炎、阴道炎等) 中西医皆可。两者皆有疗效。但是对于急性发作期、致病微生物明确者,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医药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不孕不育 首先应该仔细查找病因,再确定找中医还是西医。属于输卵管阻塞等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西医治疗较好,但大多数功能性病变引起者,中医药调理有独到之处。

原发性痛经 看中医。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月经失调 看中医。多数为功能性失调,用中药调养效果更明显。

更年期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儿科病

中医西医各有优劣。儿童疾病一般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对于新发疾病,建议首选西医明确疾病性质,迅速控制病情,对于慢性病的调养期间,可选择中医。

另外中医推拿对一些儿科疾病的效果也不错。

肿瘤等大病

首选西医。此类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首选西医,明确疾病的性质及进展,西医在手术、放化疗方面的治疗效果确切,尤其是肿瘤早期,但手术及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与疗效呈正相关(即疗效越好,副作用越大),请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权衡利弊。

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药物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作用,但是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广告或偏听偏信,以免耽误病情。

注意:吃药要有讲究如今,家家都有小药箱,碰到寻常小病、慢性病,往往自己掂量着就把药吃了。调查显示,90%的中国老百姓对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误区。

还记得曾登上春晚舞台的《千手观音》吗?表演舞蹈的21名聋哑演员中,有18名是因为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发生过敏,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你知道吗?中国每年约万人因吃错药而健康受损,20万人死亡。

1新生儿抗生素过敏严重可致耳聋

统计显示:51.07%的网友对新生儿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缺乏了解。

2孕妇滥用抗生素严重可导致畸胎

  统计显示:50.32%的网友不知道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3酒后服药暗藏杀机

  统计显示: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4依靠药物减肥严重可致深度昏迷

  统计显示:网上一度流传服用二甲双胍能减肥瘦身的说法,参赛网友中51.31%认为这是安全有效的。

5服药时间不讲究严重可致消化道疾病

  统计显示:50.43%的网友不知道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6保质期不分情况救命药变无效

  统计显示:50.39%的网友认为硝酸甘油开封后保质期仍是1至2年。

7牛奶服药阻碍吸收

  统计显示:50.94%的网友没有意识到吃早餐时用牛奶服用药物是个错误的服药习惯。

8非处方药分两类暗含安全指导

  统计显示:50.83%的网友不知道非处方药还分为甲、乙两类,56.62%的网友不知道哪一类更安全。

药名已经透露了吃药的讲究!“麻”: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原文:

感冒药除了有商品名外,还有根据成分起的通用名,如“美扑伪麻片”,从名字就能看出其中的主要成分。其中“麻”指的是含有伪麻黄碱,它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它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加重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难和甲亢患者头痛、失眠症状。孕妇和运动员也应慎用此成分。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袁亮亮介绍说,

伪麻黄碱有助于减轻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鼻充血症状。除了上面提示的注意事项外,当服用其它的拟交感神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剂时,应慎用含伪麻黄碱类的药物。

“扑”和“敏”:司机不宜用

原文:

扑尔敏能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名字里带有“扑”和“敏”的感冒药含有此成分。由于服扑尔敏后可能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所以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此外,前列腺增生的人也不宜用含扑尔敏的感冒药,以免加重排尿困难。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翟慧媛介绍说,

除了上面提到的“扑”和“敏”,还应该加上一个“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均为抗组胺药,能缓解感冒初期引起的流眼泪、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名字里带有“扑”、“敏”、“苯”的感冒药含有此成分。但是抗组胺药具有中枢神经抑制性,可能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服药期间最好保证休息。该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欣怡介绍说,扑和敏类的药物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狭窄、哮喘发作、高血压危象的人也要慎用。

“氨”和“酚”:消化道溃疡者服用时应观察症状

原文: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感冒药中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热的重要成分,它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短期用伤害较小,但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复方感冒药很多都含扑热息痛,如果同时吃多种感冒药,很容易造成此成分过量,伤害肝脏。

袁亮亮介绍说,

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等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此类药服药期间还应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饮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药。

“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慎用

原文:

右美沙芬是临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含此成分的感冒药通用名多含有“美”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应慎用这类感冒药,因为其中枢镇咳作用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

翟慧媛介绍说,

除了上面的提示外,孕妇及痰多患者要慎用右美沙芬类药物,妊娠3个月内妇女及有精神病史者则需禁用。有报道,“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中的“美沙芬”与止咳水里让人成瘾的“可待因”相似,都能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量服用会成瘾。所以,虽然美沙芬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但是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和临床药师。

“清热”:风热感冒慎用

原文: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中成药中,有很多有“清热”字样,如感冒清热颗粒。这类感冒药多用于风寒感冒,如果感到咽喉疼痛、痰液发黄、口干,可能是风热感冒,吃“清热”感冒药可能加重症状。

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刘欣怡介绍说,

这段提示可能会造成误区,清热类药物恰恰适合风热感冒的患者服用。清热是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清热类的感冒药不适于风寒感冒患者服用。

“解毒”:不宜长期服用

原文:

牛黄解毒丸等药的“解毒”作用能改善感冒时的上火症状,但它们并非感冒药,如果连用超过一周,可能引起体内砷元素积累,影响神经、消化、造血和泌尿系统等,出现皮疹、胸闷、心悸、腹泻等中毒症状,甚至威胁生命。

翟慧媛介绍说,

中成药类的解毒药一般都含有清热成分。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同时不宜再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风寒感冒不宜服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的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医院就诊。

医院便宜有效的自制药1、复方甲亢片。片/瓶,28.1元主要成分:玄参、炙黄芪、白芍、夏枯草、生地黄等滋阴降火、清热平肝,用于急慢性甲亢2、活血消瘿片。片/瓶,58.3元主要成分:蜣螂虫、土鳖虫、蜈蚣等活血通络、消瘿化结。用于甲状腺肿大或肿块类疾病,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并发的结节性增生等。3、麻杏化痰合剂。毫升/瓶,44.6元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胆南星、甘草等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痰热壅肺。4、抗纤软肝颗粒。10克*6袋,47.8元主要成分:海藻、牡蛎、丹参等,可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用于肝硬化、肝纤维化等。5、利咽合剂。毫升/瓶,34元养阴生津,清热,用于咽干咽痛,咽喉不适。1、消食口服液。10毫升*6支,16.6元主要成分:厚朴、茯苓、陈皮、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健脾,行气和胃。用于纳差,多汗,大便干结,睡眠不宁等。2、麻甘口服液。10毫升*6支,19.4元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陈皮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通腑化痰。用于咳嗽喘息、气急气促、喉中痰鸣、大便干结、纳差口臭等肺胃积热之症。3、消食利胆丸。90克/瓶,16.6元主要成分:木香、柴胡、白芍、黄芩、大黄等疏肝利胆,消石通便。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所致胆绞痛,大便秘结,厌油,寒颤高热,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等。4、妇科灌肠液。毫升/瓶,11.1元主要成分:三棱、莪术、红花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用于急慢性盆腔炎,炎性包块5、痹痛定胶囊。60粒/瓶,27.8元主要成分:黄芪、青风藤等益气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1、清血解毒合剂。ml/瓶,16元主要成分:地黄,赤芍,连翘,黄芩等;凉血解毒,用于流火丹毒、急性皮炎、皮疹。2、止痒洗剂。ml/瓶,19元瓶主要成分:大黄,苦参,蛇床子,薄荷脑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各种瘙痒症。3、硅油乳膏。30g/支,7.5元主要成分:二甲基硅油用于防治手足皮肤皲裂及酸性物质引起的皮炎等。4、复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30g/支,18.5元主要成分:醋酸曲安奈德,氯霉素;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湿疹或合并可能感染者。5、灵丹片。80片/瓶,25元主要成分:丹参,灵芝等;养血生发,滋阴补肾。用于各种类型的脱发。1、维生素E霜(30g),13.7元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裂2、尿素乳膏(30g),15.57元能增加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柔软。用于鱼鳞病、手、足皲裂及皮肤干燥等。3、25%锌糊(30g),6.4元防腐、收敛。用于湿疹及皮炎。4、复方川脊片(0.3g*片),28.45元补肾活血止痛。用于颈椎综合症。5、石磺抗菌片(0.35g*60片),20.0元抗菌消炎。用于菌痢,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等。

1、复方甘草合剂,毫升/瓶,6.5元

用于咳嗽咽痛

2、炉甘石洗剂,60毫升/瓶,2.7元

外用止痒

3、50%硫酸镁溶液,毫升/瓶,1.1元

外用消肿

4、33%硫酸镁溶液,毫升/瓶,0.7元

内服导泻,外用消肿

5、水杨酸软膏,20克/支,1.8元

软化角质,抑制霉菌,用于皮炎、湿疹、鱼鳞病、牛皮癣

来源:楚天都市报原创

综合央视新闻、现代快报、武汉晚报、健康时报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ysx/69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