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心脾不足,肝失调和为主。中医辩证论治,临床疗效明显无副作用。
经典古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一、病因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女性全身有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二、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三、检查
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升高。
2.雌二醇(E2)与孕酮水平下降。
3.促黄体生成或激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
4.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5.盆腔超声、C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6.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仔细询问症状、治疗所用激素、药物;月经史、绝经年龄;婚育史;既往史,是否切除子宫或卵巢,有无心血管疾病史、肿瘤史及家族史。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对复诊3个月未行妇科检查者,必须进行复查。
3.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的测定。
(二)鉴别诊断
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五、并发症
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精神神经症状:临床特征为围绝经期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种类型:兴奋型;抑郁型。
2.泌尿生殖道症状
可出现外阴及阴道萎缩;膀胱及尿道的症状;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
3.心血管症状
(1)部分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
(2)少数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悸。
4.骨质疏松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
六、中医学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认识
妇女一般在“七七”(即49岁)之年即月经闭止不行,称为“绝经”。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肢面浮肿等各种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证候”,又称“经断前后诸症”。现代医学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本病表现有轻有重,有的单见一种症状,有的多种表现共存,少数病人还有可能出现个性特征改变,甚者可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其症状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短则数月半载,长则可达数年之久。
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生理转折,是脏腑功能衰退,生殖机能丧失的开始。故《内经》中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绝经前后证候多以肾虚精亏,心脾不足,肝失调和为主。
七、经典古方临床应用
(一)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两方合用,仅今年在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余例,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以上。症见时有烘热,面部潮红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心悸,甚者情神恍惚,哭泣无常等,更年轻患者,但见一二症用后每每有缓解,缓解后服用滋补肝肾之剂固本调养善后。
治法:清肝调气,养心止汗。方剂: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柴胡15g炒黄芩10g党参15g法半夏15g炙甘草12g生姜5片大枣10枚淮小麦30g丹皮10g炒栀子10g、香附12g、素磬花5g、川楝子15g枳壳10g龙骨15g牡蛎15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5剂。
1、小柴胡汤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5枚。
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
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g,栝楼根12g;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g;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g;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g;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g,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g,干姜5g。
2、甘麦大枣汤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
炙甘草12g,小麦18g,大枣9枚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
脏躁,即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由情志内伤所致,以精神忧郁,心神惑乱为主要病机。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喜怒无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青年妇女。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临症灵活加减。如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2g、鲜竹叶芯30条、丹参12g;心悸怔忪严重者加丹参12g、茯神15g、潞党参25g(或用汤药送服中成药归脾丸);易怒烦热者加香附12g、素磬花5g、川楝子15g。
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它以能解半表半里证的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食喜呕等症状著称。此外,小柴胡汤还具有清肝调气和脾胃之功,配合养心宁神的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效常常如鼓应桴。
(二)当归芍药散合酸枣仁汤加味
两方合用,仅今年在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余例,都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以上。临床上有内分泌失调倾向而诉更年期样诉苦者,症见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隐痛。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细等,更年轻患者,但见一二症用后多有缓解。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方剂:当归芍药散合酸枣仁汤加味。
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酸枣仁25g知母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10枚制香附12g、川楝子10g枳壳10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5剂。
1、当归芍药散
《金匮要略》卷下
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隐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本方主治妇人肝虚气郁,脾虚血少,肝脾不和之证,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佐当归、川芎调肝养血。诸药合用,共奏肝脾两调,补虚渗湿之功。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芍药有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灯功效。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
2、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酸枣仁36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甘草3g。
补虚养血,养血清热,除烦安神。
肝血不足,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本证由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肝藏魂,内寄相火,肝血虚则魂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本方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
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ysx/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