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金乡旅游,别忘了尝尝这里的果子和月

金乡的“果子”金乡糕点由来已久山东省金乡县位于鲁西南平原地区,盛产小麦,饮食以面食为主。这种饮食习惯为金乡糕点的兴盛提供了基础。在我记忆中,小时候农村生活困难时期,农户都有自制糕点作为走亲访友礼品的习俗。这种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一般以红糖加面粉搅拌后作馅,包好后放模具中压制成型。蒸熟后,中间点一个红点,看起来非常美观。这种简易糕点,实际是一种美观的小“糖包”。但是在从前生活困难时期,这已经是非常体面的高档礼品了。至于逢年过节,专业人士制作的糕点,不仅原料更丰富,口感与品相也更胜于这种农家点心。金乡传统糕分为两大系:最主要的是春节走亲访友用的,俗称“果子”。另一重要种类是金乡月饼。堆沙金乡的“果子”被称为“果子”的金乡糕点有很多种,其中流传到现在最著名的是“金乡红三刀”。但是,在从前红三刀不过是“果子”里面很平常的一个品种而已。那时候,小孩子更爱吃的往往是羊角蜜和堆沙,因为这两种“果子”不仅比红三刀更甜,而且外形更加有趣。羊角蜜外形像一个小水饺,但两端更尖,里面是晶莹剔透的液体糖稀。堆沙呈球形,外面是红色或棕色的糖与面粉的混合物,中间是黑色的枣泥。红三刀除了红三刀、羊角蜜和堆沙,金乡“果子”里面还有白三刀、蜂糕和大金果。白三刀工艺简单,外表既不切也不洒芝麻,而是一层面粉状的东西。蜂糕则是用“果子”碎屑粘合在一起又切成大块的“大杂烩”,所以白三刀和蜂糕属于“果子”里面较低廉的一种。大金果在金乡“果子”里面流行得较晚,外形呈粗壮的圆柱形,内为半空的深色蜜汁,扭开后有拉丝。大金果甜度高,口感佳,属金乡“果子”里面较高档的一种。羊角蜜春节送“果子”的风俗在从前,金乡人春节时走亲访友,“果子”是必备礼品,也是主打礼品。很多人年后“走亲戚”,带几斤“果子”就足够了。那时候,普通亲戚送四斤“果子”,重要的关系送六斤,更重要的送八斤,无关紧要的亲戚送二斤。但金乡多数地方都有“回果子”的风俗,一般只留一半。对于送六斤的可灵活掌握,或留二斤或留四斤,一般很少有回单数的。大金果春节送的“果子”一般由家庭按总斤数批发,商家赠送果盒和包装纸,购买者回家自己按斤分开包装。果盒呈长方形,包装纸一般为黄棕色,也有浅粉色的,最上面是印有商家名称的红色“果帖”,用纸绳呈十字捆扎后,看起来非常美观,而且富有节日的喜庆气氛。以前生活困难时期,金乡人买了“果子”大多用来“走亲戚”,只留三两斤自己吃。由于亲戚之间相互送,很多时候会出现自己送出去的“果子”转一圈又被送回来的情形。金乡人春节后“走亲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初六和初八是两个关键节点。初六是老年人六十六岁庆寿的日子,初八是老年人八十岁庆寿的日子。一般过了初八,金乡人“走亲戚”就全部结束了。金乡月饼关于金乡月饼中秋节吃月饼不是金乡独有的风俗,但金乡的月饼却与众不同。与多数地方的月饼比起来,金乡月饼大而薄。月饼馅以白糖馅和枣泥馅居多,甜度很高,非常“解馋”。早年金乡的中秋月饼包装和春节时的“果子”很像,也是一个长方形纸盒,外面用纸包好,加上红色“果帖”,再用纸绳呈十字形捆好。月饼与“果子”的区别是,“果子”比较零散,一盒之内一般装羊角蜜、堆沙、红三刀、白三刀、蜂糕等多种,而月饼比较单一,一盒只装四个,外形全都相同。此外,两者还有一个区别:月饼季节性强,过了中秋节市面上很难买到。“果子”虽以春节时为主,但平时也可以买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lff/16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