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由于生理和心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症状: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推迟、稀发、闭经;
2、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舒缩症状,如烘热汗出,眩晕,心悸等;
3、精神神经症状,如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
大部分妇女无明显症状,毋须治疗,少数妇女症状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其症状持续时间有短有长,短则数月半载,长可达数年之久。
二、中医分类:
1、肝肾阴虚症见经期推迟、量少,平时带下少,阴道干涩,失眠多梦,皮肤瘙痒或如虫行,烘热汗出,情绪易于激动;
2、脾阳虚证见月经过多、崩漏或闭经,面目肢体水肿,形寒肢冷;
3、心肾不交见失眠、心悸、心烦,腰酸头晕等。
三、中医治则: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气血亏虚,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的。因此在调理时,以补肾气、调整冲任、平衡阴阳为主要方法。
四、艾灸主穴: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
1、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二指宽处),艾灸此穴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
2、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约四指宽的位置)。艾灸此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保健穴位,因为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还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同时还能帮助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3、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艾灸此穴可益肾兴阳,通经止带,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
4、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正坐屈膝或仰卧位,以本人手四指相并,食指上缘置于犊鼻处,中指中节水平直下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艾灸此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5、悬钟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艾灸此穴可舒筋活络、清热生气、舒肝益肾。
6、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艾灸此穴可调理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等。(见中极穴图)
五、艾灸配穴
肝肾阴虚配太溪、志室、太冲、肝俞;
1、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艾灸此穴可清热生气,缓解调理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
2、志室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艾灸此穴可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3、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艾灸此穴可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4、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艾灸此穴可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
脾肾阳虚配关元、命门、章门、脾俞;
1、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主诸虚百损。(见中极穴图)
2、命门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此穴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见肾俞图)
3、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艾灸此穴可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4、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此穴可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见肝俞图)
心肾不交加太溪、劳宫、心俞。
1、太溪穴:(见上)
2、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即: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艾灸此穴可提神醒脑、清心安神,助睡眠。
3、心俞穴: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此穴可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六、注意事项
更年期妇女当调情志、节嗜欲、适劳逸。若能心情舒畅,适当活动,使阴阳平衡,则身心健康,可适应这一生理变化时期,而无特殊症状。
事实上,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完全不用害怕,用艾艾贴艾灸,完全可以帮你摆脱不心要的烦恼,轻轻松松享受家庭之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jbwh/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