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是中国数千年“药食同源”的生活智慧结晶,古往今来一直被广泛用作食品着色剂、调味剂、肉类保存剂和药物原辅料。
红曲也被称作“丹曲”、“神曲”。明确记载红曲医疗功效的药书,可追溯至元朝吴瑞的《日用草》(年)中有"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同时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说“红曲:健脾、益气、温和”。金元最有名的医学家朱丹溪在其《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红曲,活血清食,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陈久者良”。明、清两代著名的本草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汪昂的《本草备要》、吴仪洛的《本草从新》、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张璐的《本经逢源》等,都有红曲作为药物和食用的较全面记载。
红曲米(粉):将红曲菌接种在蒸熟的大米上培养所得到的红曲菌菌丝体与培养基质组成的混合物,经高温压烘干碎后呈粉末状。
红曲红色素:又名红曲色素,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采用红曲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和独特的提取技术生产的粉状天然食用色素。
功能性红曲:固态基质经过一定干热处理过程,使物料达到一定膨化度、降低含水量和灭菌的目的,然后将发酵液与将处理后的固态基质按照按质量比例1:(0.5-5)的比例混合均匀,一定条件下再发酵10-20天。发酵结束后,将固态基质烘干粉碎,即得到富含莫纳可林K的红曲粉末产品,此过程对生产设备、生产菌株和生产工艺要求高,被称之为功能性红曲。
红曲米(粉):含少量莫纳可林K,保健作用低,多用于食品着色或者酿酒。
红曲红色素:单纯色素成分,不含活性蛋白酶和增香物质,多用于饮料类食品着色。
功能性红曲:含莫纳可林K等多种有效成分,是药食同源产品,可用于保健食品和药品原料,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和防癌抗疲劳的功效。
■功能性红曲医疗保健功效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远藤章教授从红曲霉菌的次生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Monacolin-k”,引起医学界对红曲米的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jbwh/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