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丽华
来源看见心理ID:kanjianxinli1“一开始并不明显,只是有点胸闷,烦躁。”“我四十五了,最近常常半夜会醒,出汗,我是不是抑郁了?”“大姨妈拜访次数少了,每次的量越来越少,多少有点担心了。从前最讨厌的那几天,现在竟然有点盼望,好像大姨妈在,青春还在。”
在贴吧有18万的帖子,是关于更年期的求助与分享;在知乎浏览、参与该话题的,也超过万人次;里面有为人儿女、有为人丈夫……更多的是正在经历其中的中年女性本人。
无论是接近而立之年的90后,亦或已到不惑之年的80身边,身边都会有快年过半百的70后或60后。
他们或是你的同事、朋友,或是你的父母…..但因为缺乏了解,当更年期一声不吭的到来时,当事人和家里人往往措手不及。
很多女性到了这个阶段盲目反抗,导致陷入更严重的焦虑、抑郁。
子女或伴侣,因为无法理解母亲/妻子在这个阶段的煎熬而产生嫌弃,也会对家庭关系造成打击。
因此,对更年期的了解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你或是亲友正经历其中,还是即将面对,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认真聊聊消失的大姨妈,关怀这个阶段的中年女性。
01先普及一下:什么是更年期?更年期是指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段时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
一般始于40岁左右,历时10-20年,「绝经超过一年」是其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生理症状包括潮红,出汗,失眠,心慌,手抖等等。
心理特征主要有:易怒,容易发火,情绪管理失控;会出现类似于抑郁的一些状况,譬如沮丧、情绪低落;还会有焦虑、易紧张,或者焦虑状态比往常加重;严重的会有绝望感、厌世感、濒临死亡感。
这是为什么更年期令人煎熬的原因——不仅身体不舒服,内心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02更年期的丧失与哀悼更年期是每个女性的必经阶段,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时光的列车一定会把你载到这里。
无论你是一声不吭就度过了,还是被各种症状“前呼后拥”,更年期都是“来势汹汹”。这个来势汹汹指的是——我们的人生,迎来了首个仅次于“死亡”的“巨大丧失”。
1)看得见的丧失,在身体:
白发嗖嗖嗖的“平地而起”,看个手机都要举得远远的老花眼的到来,偶尔熬个夜便像病了一场的精力下降……无不在提醒你:“嗨,你不同了。”2)看不见的丧失,在心里:
首先,是被抛弃感。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人生阶段,家中长者的离世是常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丧失,有些人因此感到被抛弃,忧郁久久不能散去。再者,“青春不在,容颜易老”是最直接的冲击。没有了月经的女人被称为“老女人”,这样刻薄的话语似乎把更年期女人从原来的社会归属中扔了出来,成为了被抛弃的群体。而对于那些原本女性自身价值低,又或者自我价值大部分依赖于外在的容貌身材或者所能提供的生育功能的女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抑郁与焦虑瞬间并驾齐驱,设法阻挡自身价值的崩塌。整容、健身、美颜等行列,对于中年女人们都几乎等于有机会紧紧抓住青春这辆列车的末节车厢:害怕自己没用了,害怕自己不再值得被爱了。尤其小时候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或氛围中长大的女孩,处于更年期的被抛弃感会更加强烈。因为害怕被抛弃,就会想方设法抓住。抓住的方式,常见的比如拼命留着赖以生存的外表或功能;以及表现出对“身边人的反应是否及时”的敏感,稍不回应或回应不到位就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这个时候的女性内心世界因害怕而脆弱,不得不在外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表现强势来保护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常常有人会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妈妈总是莫名奇妙发脾气,怎么做都不对。”“我爱人不是小气的人,可是近来稍不顺心,就脾气大的很。”“我老听到妈妈说累,有时候还会对我吼,她不是病了吧。”当你现在能够读懂她们的这种反向“表达”,会不会多点理解与体贴?家庭中角色的变化,让更年期女性体验到被孩子“抛弃”的感觉,长大的孩子越飞越高,渐渐地,不那么需要你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让从前大量的时间精力投注在孩子身上的母亲,一身功夫变得没有了用武之地。被需要越来越少,让很多母亲很难适应,同时,伴侣关系因为长期投注在孩子身上而无暇顾及,忽然夫妻俩一起共处的时间多了,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只有两个中年人的大眼瞪小眼。其次,是被剥夺感。内心的被剥夺感来自于「人生选择的狭窄」。首要表现在职场。刚刚过了45岁的A女士,一直是公司骨干,最近她感到很容易沮丧,脾气难以控制,好像变了一个人,结果在晋升华南地区副总裁的节骨眼上,因为脾气火爆丢掉客户而被劝调原来的岗位,明升暗降。还有不惑之年的B女士,在竞争上岗中被淘汰,好像一个浪头被拍到沙滩上的活鱼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竞争的大潮。别以为退休是一种幸福,对于这个时期的女性来说,退休是一种剥夺。职业对于一些人来说,意味着长期的存在感与关系稳定感。工作,让她们持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相对减少焦虑。而失去工作,意味着社会价值被剥夺——存在本身遭到冲击,焦虑便油然而生。另一个重要的被剥夺感,来自于「生育的能力」。据了解,二胎的需求高峰往往在40岁以后的女性。这个阶段的女性,雌性激素的降低,卵巢功能的退化……一个女人渐渐丧失生育这项权利,这在心理上带来强烈的紧迫感。尽管一些女性原本并不期待生孩子,但她们会说——“我没有”和“我有,而我不用”是两回事。意识到内心的被剥夺感是如何操纵我们之后,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盲目对抗。害怕被抛弃,让一个人担忧、焦虑;恐惧被剥夺,让一个人愤怒、无力;这两种内心感受常常出现在更年期阶段,此起彼伏。03丧失之后,如何度过?关于如何去应对更年期,我想讲两个部分——一是你如何认知它,二是具体的小建议。第一:认知部分1)更年期,是你的另一个“青春期”。丧失意味着一个时空的退让,就意味着有新的时空出现。女性青春期开启的生理标志是月经初潮,更年期的生理标志是月经末潮。一起一终,一个循环,标志着人生舞台的重要一幕徐徐降下了帷幕。当然,也意味着另一幕的开始。这个时候的女性,大部分经历了情感中的风风雨雨,经济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即使不能做到财务独立,人生自主,阅历丰富,心理强大,至少也有了一些人生经验。关键是,曾经以家庭为重,以事业为主的阶段基本告一段落,很多人经历了“我应该”的人生后,开始觉察“我要”的人生。许多处于这个阶段的人都会多多少少或主动,或被动的思考:“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们都知道,青春期是人生重要时期的原因是不同的青春期觉察与躁动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路径。更年期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像是第二段“青春期”,只是在更年期,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由自己支配、更多自主的动力、以及一直以来积蓄的财力或生活阅历……这些都成为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生活方向的基础。与真正的“青春期”不同的是,曾经的青春期,核心是“离家”——离开父母的怀抱,完成内心的自我同一性,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而更年期的核心是“回家”——回到自己的内心,完成自我的完整性,形成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开启。这个内心的家不同于原生家庭,也与现在的小家庭不一样,它是内心的一个归属,一个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家。2)更年期,是你“重新成长”的机会。正如“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处于更年期的人因为个体成长经历,原生家庭,以及核心家庭的生活内容的不同,在更年期会有各自很不一样的感受和表现。这个“动荡”的阶段,往往能把以往情结或创伤激发起来,从而成为让我们重新“成长”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觉得老了,生命状态慢慢萎缩,在各种“被抛弃”“被剥夺”的焦虑中,逐渐把自己放弃,变成一个新时代的“祥林嫂”,除了抱怨,责备,还有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的生活都不胜烦扰。而更多的女性是慢慢接受自己进入人生中老年阶段的种种变化,学会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jbwh/1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