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发行首现流标市场化发行时期开启?
上周五,辽宁省地方债的发行结果着实让市场大吃一惊。不但各期限债券中标利率较下限上浮,10年期专项债更是首次出现流标未招满。比较其他各省地方债的顺利发行,辽宁省地方债的招标结果明显有些“难堪”。地方债发行为何会出现利率全线上涨,乃至是流标?从资金面看,随着股市调解资金回流,目前债券市场其实不缺流动性,流动性因素其实不足以解释利率上浮和流标的结果。如果要用地方政府的信誉溢价来解释,则更行不通。虽然中国各省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但今年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市级信誉评级仍清一色的为AAA,即使有些省分今年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较快或出现负增长,也其实不妨碍其获得AAA的高评级白癜风遗传。更何况与辽宁省经济发展状态类似的“东北兄弟”黑龙江、吉林,在今年发行地方债时并未出现利率上浮或流标的情况。当用市场流动性、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等市场化因素分析无果时,就要从我国地方债发行的“特点化”因素入手。毫无疑问,自打各省可以发行自发自还的地方债以来,各省地方债不但获得逾额认购,就连中标利率也几近与同期限国债利率相近,乃至出现了山东省发债利率低于国债利率的“奇观”。虽然债券市场地方债的供给压力在不断增加,但各家银行认购的热情不减,而银行不断认购低利率、长期限地方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财政存款。“财政存款是各家银行争抢的肥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食,由于我国目前地方财政管理仍较为低效,大量的财政收入长年寄存在银行,并未加以好好利用。但对银行来说,存款向来是最核心的本钱来源,财政存款不但范围大,且大部分仅按活期或定期存款支付利息,如此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各家银行自然蜂拥争抢。”1名银行债券发行部门专业人士说。用认购地方债来换财政存款,这是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交易,但如果双方配合不够默契,财政存款在各家银行间分配不均,双方的合作自然难以顺利推动,地方债发行也会受阻。辽宁省地方债流标一事能否首创我国地方债的市场化发行模式,还不好妄下定论,毕竟这个结果很大程度是受非市场化因素干扰。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地方置换债发行范围的不断加码,地方债供给压力不断增加,最少地方债信誉利差会扩大,中标利率与同期限国债利率分化会逐渐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lff/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