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临床多从肾虚论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王希知老中医则认为,该病是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各有侧重,肾虚者不少,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因心虚胆怯或痰热内扰所致,临床必须遵循辨证论治这一法则进行治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良多。兹将王老辨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智库医袂飘飘点评: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证候多样,本文仅部分证型。)
1、脾肾两虚,用菟丝子汤合二至丸
王老认为,更年期妇女不单是肾虚,常常是脾肾两虚。《内经》所曰:“二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从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而言,更年期妇女的生理、病理特点还应结合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所倡“…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的观点,才较完善。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疲痛,面颊阵发性烘热、午后为甚,月经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或形寒肢冷,夜尿频等。在治疗上,王老主张先后天同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如果单纯补肾,反碍脾胃运化,阻碍后天生化之源。因此,弃左归、右归之属,选用《医学心悟》之菟丝子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处方:菟丝子、枸杞子、茯苓、莲子各30g,山药、旱莲草、女贞子各15g,当归、杜仲各12g。阴虚内热突出者合青蒿鳖甲汤,偏阳虚尿频者合缩泉丸。水煎服,每天1剂。如治蒋某,49岁,年9月14日初诊。近1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平时尚能忍受,但近2月加重,且经前腹痛,经期延长至10余天、夹瘀块,身倦乏力,食欲减退。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因不愿接受激素治疗,前来求治中医。诊见: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细。证属脾肾两虚,冲任失调。按上方加益母草30g,三七末(冲服)10g。5剂服完后恰值月经来潮,但经前腹痛、瘀块已减,按原方加黄芪、土炒白术各30g,仙鹤草15g。继服5剂,经止,去三七、仙鹤草,再服5剂,诸症悉除。嘱其交替服用杞菊地黄丸和归脾丸1月,以善其后。
(中医智库医袂飘飘点评:本例除肾虚外,有瘀血和脾虚之表现如经前腹痛,经期延长至10余天、夹瘀块,身倦乏力,食欲减退,故补肾配合健脾活血调经取效。)
2、心虚胆怯,宜生脉散合甘麦大本汤
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王老认为,由于更年期脏腑功能失调,加之久病体虚,劳累过度或突受刺激等原因,常致心虚胆怯,临床表现为少寐多梦,坐卧不安,胸闷气短,少气徽言,呵欠频作,自汗,善惊易恐。治宜益气养阴,镇惊定志,用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处方:太子参、浮小麦、茯苓各30g,麦冬、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大枣、五味子、石菖蒲各10g,远志、甘草各6g。水煎服,每天1剂。如治陈某,46岁,年12月l0日初诊。停经1年,心慌少寐,多梦,善惊易恐,坐卧不安,自觉气短,自汗,自疑为精神病,经多方求治,时好时坏。诊见:面白无华,徽言少语,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辨证为心虚胆怯,投上方14剂而愈。
(中医智库医袂飘飘点评:似温胆汤也可。)
3、痰热内扰,投黄连温胆汤
王老认为,更年期妇女脾胃本虚,如果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痰湿内生,日久郁而化热内扰,影响脾胃心胆功能。尤其是重庆气候和饮食习惯皆是滋湿生痰化热的温床,因此,更年期综合征属痰热内扰者尤为多见。症见烦躁易怒,口干苦,饮食无味,手足心热,头昏沉,身倦不适,胸脘痞闷,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胆和胃,健脾化痰宁心,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处方:茯苓、薏苡仁、车前草各30g,竹茹、瓜蒌、白术各15g,法半夏、陈皮、石菖蒲、黄连、枳实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如治陈某,51岁,年7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3年来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身倦乏力,头部昏沉,嗜睡易醒,白带黄稠,晨起口腻口苦,咽喉似有痰阻,恶心,咯痰不爽。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治疗效不佳。近10天全身瘙痒、起红疹,舌红、苔黄厚,脉濡数。证属痰热内扰,投上方加蝉蜕、刺蒺藜、土茯苓、郁金。3剂后痒止,去蝉蜕、刺蒺藜、土茯苓,加天麻、栀子、滑石、通草,续服15剂而愈。
(中医智库医袂飘飘点评:根据病情,本类证候以湿热、痰湿阻滞中焦伴湿热下注和肝火偏旺,故本例实以清热化痰湿为主,配合疏肝解郁之品更合适。)
原文作者罗世伟,发表于《新中医》年10期,由中医智库编校发表,版权归原作者和原杂志所有,中医智库谨表谢意!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中医智库点评部分恐有违原文之本义,仅供参考,中医智库与您分享中医好文章!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何需求,请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zlff/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