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绝经期一到很多妇科疾病就找上门了,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是不少女性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子宫内膜增厚会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生理周期紊乱,
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贫血的问题,
对女性的健康损害是不能轻视的。
那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
正常的子宫厚度是5-10mm,但是每一个人的厚度都不一样。
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的来潮有着规律性的变化,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子宫内膜分为两层,一个是基底层,一个是功能层。基底层不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变化的影响,在月经期不变;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坏死脱落。因此,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变化。
以一个月经周期28天为例,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可以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个阶段。月经周期第1到4日为月经期,这个时候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会呈现分泌反应。第5到14日卵泡发育成熟的时候,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和间质细胞会呈增生状态。最后的分泌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内膜中前列腺素合成活化,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引起内膜功能层的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减少。这时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达到5—10mm。
二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子宫内膜增生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不仅青春期、生殖器的女性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在所有的年龄阶段中,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是最危险的,有可能会带来子宫癌变的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危险发生。
说到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绝经后,人体内雌激素会分泌异常,此时过多的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异常。假如子宫内膜长期持续受到雌激素的影响,却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的话,会使得内膜一直处于增生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
我们知道绝经期到来后,女性会出现月经稀发、月经异常的情况,假如绝经后你发现自己的生理周期变得紊乱无规律,或者是长期间出血不止,那么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子宫内膜疾病缠上自己了。只有了解更年期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及时治疗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
三子宫内膜增厚的危害:
1、导致不孕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症已经占到了女性不孕的50%左右,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会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梗阻等,影响激素的功能和免疫功能,从而引起不孕症。
2、宫外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容易引起盆腔粘连,给输卵管的运行造成障碍,导致受精卵不能被成功的送进子宫腔内,进行局部种植,发生异位妊娠。
3、月经不调: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给卵巢的实质组织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会严重影响到激素的新陈代谢,出现月经紊乱、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很多患者还会伴有痛经症状。
4、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的场所最主要的是卵巢,所以,每次女性来月经,经血就会在卵巢内积存,导致肿瘤的形成,不仅如此,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的话,肿瘤内的血液会越积越多,还会变质,红细胞遭破坏,发生巧克力囊肿。
5.切除子宫
长期营养不良、气血不足、子宫内膜厚、崩漏带下、淋漓不止等,只有切除子宫,导致加速更年期、老化。
四中医辨证分析治疗子宫内膜增厚、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增厚、功能性子宫出血,其实也是中医所讲的“崩漏”,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症状。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代表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党参、黄芪、阿胶。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代表方: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三七。
常用药: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
3.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代表方: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xcyy/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