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有效回收利率调控作用增强
一季度末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加大 央行日前发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实行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灵活运用利率工具,提高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近两年来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实行报告》中第一次较为明确提出增强利率调控的作用。 从过往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使用来看,由于利率工具有效性较低和面临过剩流动性延续多增的窘境,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存在明显的数量型工具“偏好”问题。利率工具有效性较低主要是由于价格机制缺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市场主体的利率敏感性较低。 虽然2006年以来数量型工具“偏好”依然,但是利率调控明显增强,1年内两次上调贷款利率,为1999年以来最高频率。同时我们认为,利率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在改进。第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动。2006年8月19日在原有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法定贷款利率扩大到0.85倍,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空间。第二,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制和上市不断推动,银行等金融主体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治理日趋完善,其业务经营的利率敏感性也在不断提高。第三,启动了更加完全和统一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运白癜风最好医治方法行动金融市场提供1年以内产品的定价基准。这些基础条件的改进,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增强市场主体利率敏感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般来说,当金融资金市场处于均衡时,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理效果更加明显,当失衡较大时白癜风的症状及医治价格型工具的效果会较低。 当前,虽然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延续快增,由此投放的货币流动性也在继续增多,但是随着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加强发行央票等公然市场操作力度,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得到较好的回收,基础货币投放范围已被控制在相对公道的水平,基础货币供应日趋稳定,全部资金供求也在日趋平衡。为此,我们认为在过剩流动性延续有效回收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对资金本钱的影响也将日趋明显,利率价格工具调控作用也将增强。 在央行进一步明确发挥利率价格调控作用的情况下,后续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在上升。目前提高利率的主要顾虑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利率对抑制信贷、投资和物价是否是有效?前面分析表明,在过剩流动性得到公道回收的情况下,提高利率的效果将日趋明显。第二,加息可能导致中美利差的缩小,从而导致跨国资本流入冲击。加息着眼点在于提高银行体系存贷款利率,从而抑制信贷尤其是中长期信贷过快增长,与此同时,在银行间流动性继续多增的情况下,政策当局还可以通过公道的公然市场操作保持中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2-3的适当利差。若这样一个双轨利率能够很好的保持,加息的利差顾虑将大大减小,加息可能性也增大。 由于物价、信贷、投资等走势有待进一步视察和一季度季节性特点较强,我们保持一季度结束时可能进一步紧缩的判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xcyy/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