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灵枢·五味篇》记载:“心病者,宜食麦。”故脏躁之证,治宜甘润平补之品,以养心阴,安心神,缓肝急为法。
《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主治心阴受损,肝脾失和之脏躁。现代主要用于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心阴不足,肝气失和的更年期综合症。本方不可用于内有痰火之人服用。
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表现为或喜、或悲、或笑、或泣,轻者可小声哭泣,痛苦不寐。甚者可狂躁叫骂,哭天喊地。也可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或惊、或悸、或怯、或失眠等;肉体上的紧张如全身的阵发性痉厥和局部的抽搐。其发作可有诱因,其人高度敏感,可因一点小事刺激而发作,也可无故发病,难以自制。
《金匮要略论注》清.徐彬: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若心烦严重者加麦冬、竹叶、丹参;心悸严重者加丹参、茯神、党参;
易怒烦热者加香附、川楝子、百合;若汗多、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合欢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产后动则汗出气虚者加黄芪、白术、防风,血虚者加当归、酸枣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a.com/alfx/10960.html